15 min read

INDIGO TALK – EP38 / TESLA 的终极赌注

深度复盘股东大会 - 从万亿美元的天价薪酬到“可持续丰裕”的疯狂蓝图
INDIGO TALK – EP38 / TESLA 的终极赌注

万亿薪酬不仅仅是金钱奖励,更是 Elon Musk 的“通关”诱饵!本期 Indigo Talk 联手 Leo(CyberCat),深度复盘特斯拉股东大会。我们将拆解特斯拉宏大的“可持续丰裕”愿景,从 FSD 与 RoboTaxi 的商业机会 ,到 AI5 芯片的垂直整合 ;当 Optimus 真正带来物质极度丰裕时,人类会陷入“第 25 号宇宙”实验中那样的虚无与消亡吗?欢迎收听支持干货满满的复盘对谈!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播客 | 小宇宙播客

嘉宾 


Leo(CyberCat

Indigo(数字镜像博主

时间戳

  • 00:03:54 万亿美元的薪酬: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 00:18:43 Master Plan 4:从能源公司到“可持续的丰裕”
  • 00:24:26 FSD 的“ChatGPT时刻”与规模化难题
  • 00:34:07 被忽视的拦路虎:保险行业的错位
  • 00:44:54 Tesla 的垂直整合与 AI5 芯片
  • 00:56:05 在“炒作周期”中寻找真相
  • 01:02:02 终极拷问:“第25号宇宙”与人类的意义
  • 01:10:43 回到个体:在 AI 与自动化浪潮中的三条自救之路

复盘的五个启示


Elon Musk 这样顶级创新者的驱动力不再是“边际效用递减”的财富,而是“通关难度递增”的游戏快感

启示一:管理顶级人才(或你自己),不要给安稳的赏赐,要给绝望的挑战;

一项颠覆性技术的普及速度,往往不取决于技术本身的成熟度,而取决于旧制度与其利益解绑的速度。

启示二:在投资或创业时,不仅要看技术是否Work,更要看谁在靠“旧技术的缺陷”赚钱,那才是最大的阻力;

真正的变革总是伴随着“期望”与“现实”的时间错位

启示三:在科技投资中,最大的套利空间存在于“叙事崩塌”之后与“大规模部署”之前的那段静默期;

垂直整合不是为了“利润最大化”,而是为了“命运自主化”

启示四:真正的护城河不是品牌,而是对关键稀缺资源的物理掌控权;

人类社会的结构是由“匮乏”支撑的;当“匮乏”消失,意义的脚手架也会随之坍塌

如果“生存”不再需要努力,人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虚无主义危机。仅仅依靠“消费”(吃喝玩乐/奶头乐)无法填补这种真空;唯一的解药是将文明的驱动力从“生存”切换为“探索”和“创造”!当AI接管了效率,人类剩下的唯一特权是“低效”的艺术与叙事(Storytelling)✨

终极启示:未来的阶层分化,将不再基于物质财富的多少,而基于“叙事能力”和“创造意义”能力的强弱!


特斯拉的终极赌注:从万亿美元的天价薪酬到“可持续丰裕”的疯狂蓝图


引言:当信仰充值遇上市场动荡

在一个股市剧烈震荡、投资人情绪在贪婪与恐惧间摇摆的时刻,Indigo Talk 再次邀请到了资深特斯拉投资Leo(CyberCat)回归,Leo 在 X 上运营了一个最大的特斯拉(Tesla)华语投资人社群。这次对谈,并不是一次简单的股东大会复盘,而是一场关于科技、人性与未来社会形态的深度拆解。

话题的起点是刚刚结束的 2024 年度特斯拉股东大会 —— 一场被外界视为“马斯克薪酬保卫战”的会议,但在这场喧嚣背后,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正在书写的“新篇章”(New Chapter)。这不仅关乎一家车企的转型,更关乎人类社会是否做好了迎接“物质极度丰裕”时代的准备。

一、75% 的赞成票,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2024 年的特斯拉股东大会,最吸睛的无疑是马斯克那份高达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以 75% 的高票通过。外界对此众说纷纭,有人惊叹于粉丝的狂热,有人质疑董事会的独立性。但在 Leo 看来,这背后的逻辑远比“钱”要复杂。

游戏化的人生:马斯克需要“Boss 战”

马斯克是一个典型的“爽剧男主角”性格。对他而言,金钱本身早已失去了边际效用。真正能驱动他全身心投入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份薪酬计划设立了极高的市值目标(8.5万亿美元)和极其具体的业务里程碑(FSD订阅、Robotaxi 落地、Optimus 交付等)。这就像给一个游戏瘾少年设计了一个超高难度的关卡。如果没有这个“胡萝卜”吊在前面,马斯克可能会把精力分散到 SpaceX、xAI 甚至政治口水战上。通过这个方案,股东们实际上是在“锁定”马斯克未来十年的注意力,让他把这一轮通关游戏玩到底。

 “特斯拉士兵”:一种罕见的股东文化

现场的气氛与其说是严肃的股东大会,不如说是一场“偶像见面会”。许多散户不仅仅是投资者,更是“特斯拉士兵”(Tesla Soldier)。他们卖房卖车、All-in 特斯拉,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公司愿景深度捆绑的现象,在商业史上除了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几乎绝无仅有。这种近乎宗教般的凝聚力,是特斯拉在面对华尔街做空和媒体围剿时最坚固的护城河。

二、宏大叙事 —— 从能源公司到“可持续的丰裕”


如果说以前特斯拉的目标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那么这次大会揭示的愿景则上升到了文明的高度:可持续的丰裕(Sustainable Abundance)

两个自动化的终极形态

马斯克在 Master Plan Part 4 中描绘的未来建立在两个核心支柱上:

  • 运输自动化(Robotaxi): 彻底解放人类的出行成本和时间;
  • 劳动自动化(Optimus): 只要是人类不想做的工作,机器人都能做。

物质乌托邦

这是一个类似“大同社会”的构想。当能源取之不尽(光伏 + 储能),劳动成本趋近于零(机器人 + AI),人类将彻底摆脱资源的稀缺性束缚。在这个愿景中,特斯拉不再是一家卖车的公司,而是构建这个新世界基础设施的承包商。

然而,宏大叙事需要脚踏实地的交付。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依然是一张大饼,直到 Robotaxi 真正大规模上路的那一天。

三、FSD 的“ChatGPT时刻”与规模化难题


愿景很美,但现实是残酷的。目前特斯拉最核心的挑战在于:如何让 FSD(全自动驾驶)从“极客玩具”变成“大众必需品”。

技术奇点已至

FSD 从 V12 到 V13、V14 的迭代,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质变。前特斯拉 AI 总监 Andrej Karpathy 在体验后甚至激动地发推表示,这就像坐上了“磁悬浮列车”,软件 2.0(端到端神经网络)终于完全取代了人类编写的代码。技术已经不再是最大的瓶颈,安全性正在逼近甚至超越人类司机。

为什么只有 12% 的人订阅?

尽管技术突飞猛进,但数据显示,北美地区的 FSD 订阅/购买率仅为 12% 左右 10。这是一个极低的数字。为什么?

  • 缺乏信任与教育: 大部分车主并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 FSD,甚至连试用期都没打开过;
  • 核心阻碍 —— 保险(Insurance): 这是 Leo 在股东大会上直接向马斯克提出的问题。

四、被忽视的拦路虎 —— 保险行业的错位


Leo 指出,保险成本是阻碍 FSD 普及的最大痛点

对于年轻用户,特斯拉的保险费可能高达每月 400-500 美元,这直接劝退了潜在买家。

逻辑悖论: 马斯克宣称 FSD 极度安全,但在传统保险公司眼里,这只是一个未经验证的风险。即便你开了 FSD 降低了事故率,传统保险公司也不会因此给你降保费。既然不能省钱,用户为什么要花 99 美元/月去订阅 FSD?

破局之道: 必须建立“FSD 使用率与保费挂钩”的机制。如果你开 FSD,保费就应该立减 100 美元。这需要像 Lemonade 这样具有创新基因的保险公司来搅局,或者特斯拉进一步强化自营保险。只有当“更安全 = 更省钱”的商业闭环形成,FSD 的订阅率才会迎来爆发。

五、硬核科技的护城河 —— 垂直整合与 AI5 芯片


在被问及芯片与算力时,马斯克展现了他一贯的“第一性原理”思维。他在财报会上反复提到:“未来真正的瓶颈不再是电池,不再是工厂,而是算力和芯片。”

为什么要自己造芯片?

就像乔布斯晚年痛恨受制于英特尔,最终苹果自研 M 系列芯片一样,马斯克也深知不能让芯片成为特斯拉的“限速因子”(Rate Limiting Factor)。

未来的世界,如果每人需要一辆 Robotaxi,每家需要一个 Optimus,这意味着数十亿级别的 AI 终端需求。依赖英伟达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产能受制于人。

AI5 的减法艺术

特斯拉的 AI5 芯片设计非常有意思,它砍掉了大量不必要的浮点运算功能,专注于整数运算。这是因为在推理现实世界的视觉数据时,并不需要科学计算那样的高精度。这种针对特定场景的极致优化,让特斯拉能以更低的能耗和成本实现大规模推理。

特斯拉正在成为物理世界的苹果:从锂矿开采、电池制造、芯片设计到软件算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整合能力。

六、投资哲学 —— 在“炒作周期”中寻找真相


面对近期股市的杀跌和 AI 板块的去杠杆,Leo 和 Indigo 分享了他们的投资心法。

钟摆效应

Leo 提到了一个在投资圈非常经典的比喻——

Howard Marks 的“钟摆理论”:

投资者的情绪,就像一个钟摆。它很少待在中间“理性”的位置,大部分时间都在:极度乐观 / 贪婪到极度悲观 / 恐惧之间来回摆动。

这和我们所处的宏观现实叠在一起,会变得格外明显:川普上台→减税→美国企业盈利短期爆发,市场情绪极度兴奋。后面贸易战、关税、地缘冲突 … 一轮轮冲击,让情绪不断被翻搅。

特斯拉股价这几年,就是这种“钟摆运动”的典型样本:一度被炒到仿佛“要吞掉整个汽车行业”的高度;又在利率上行、竞品出现、马斯克本人争议增加时,被砸到“好像什么都不行”。

对长期投资者来说,最难的是:在情绪最极端的时候,认识到这只是“钟摆摆到一端”;在“恐惧”和“嘲笑”最多的时候,冷静判断:“公司基本盘是否还在?长期叙事有没有破?”

当所有人都对 Figma、稳定币等新概念趋之若鹜时,往往意味着风险的临近。

短期高估,长期低估

这是科技投资的铁律。人们总是高估技术在 1-2 年内的变革能力(例如期待 Robotaxi 明年就满大街跑),却严重低估它在 10 年维度的颠覆性。

寻找“限速因子”

真正的高手像马斯克一样思考:现在的瓶颈在哪里?是算力?是电力?还是保险?提前布局那些解决瓶颈的领域,往往能获得超额回报。

七、终极拷问 —— “第25号宇宙”与人类的意义


文章的最后,我们触及了一个略带沉重但必须面对的哲学命题。

当“可持续的丰裕”真正实现,人类将何去何从?

Indigo 提到了著名的“第25号宇宙”(老鼠乌托邦)实验。当老鼠拥有了无尽的食物和完美的住所,不需要任何竞争和努力时,社会结构反而瓦解了。老鼠们停止了社交,停止了繁衍,最终群体走向灭绝。

躺平与少子化的预演

现在的社会已经初现端倪。年轻一代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选择“奶头乐”(短视频、游戏)和低欲望生活,生育率不断下降。这正是马斯克最担心的事情 —— 人类在富足到来之前,先因为丧失信心而自我消亡。

寻找新的“西西弗斯巨石”

如果生存不再是挑战,人类必须寻找新的意义支点。

向外探索: 这就是为什么 SpaceX 的火星计划如此重要。它不仅仅是移民,更是给人类提供一个新的“边疆”,一个需要奋斗和冒险的宏大目标。

向内创造: 艺术、文化、故事讲述(Storytelling)将成为稀缺资源。当 AI 能生成一切画面时,人类独特的审美和叙事能力将决定新的社会阶层。

八、回到个体:在 AI 与自动化浪潮中的三条自救之路


最后对谈虽然没有给出“宏大的人类方案”,但对个体来说,隐约勾勒出三条值得思考的路径:

1. 认知与技能:把自己变成“人机协同体”

纯粹和 AI 竞争“算力”和“记忆”,人类一定会输;但人机协同——把自己当成一个“有身体 + 情感 + 上下文理解”的节点,与 AI 配合——却是巨大的机会。

个体可以认真思考:我在哪些领域可以用 AI 强化我的判断和创造力?我怎样设计自己的工作流,让 AI 做“重、快、重复”的部分,我做“抽象、连接、判断”的部分?

这不是一句鸡汤,而是一个非常实际的生存策略:在一个 FSD、Optimus、AI 无处不在的世界里,你要么成为使用它们的“导演”,要么成为被取代的“临时演员”。

2. 情绪与信念:意识到“钟摆”和“信仰”的作用

在投资层面,Leo 提到了“信仰”这个词 —— 很多特斯拉股东在大跌中所谓的“信仰充值”。如果把“信仰”翻译成更冷静的说法,就是:对长期叙事的深度理解;对短期情绪波动的心理预备。

换句话说:你要在情绪钟摆摆到极端的时候,提前知道“这只是钟摆,而不是世界末日”。这个能力不仅适用于买不买特斯拉股票,也适用于:你看待 AI 带来的岗位变化;你面对自动化取代、行业调整时的自我定位。

3. 结构与关系:在自动化世界里重建“连接感”

当机器人能送货、能护理、能干很多服务类工作时,人和人之间的“功能性关系”会减少。那人和人之间还剩什么?

对谈里虽然没有系统展开,但有几个很明确的线索:

  • 深度关系可能变得比“浅社交”更重要;
  • 共同创造(一起做项目、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会比“共同消费”(一起玩、一起刷短视频)更能提供长期的意义感;
  • 社区 / 社群的角色会被放大 —— 人需要在某个小范围内,真的感到“我在这里被看见、被需要”。

这三条路径并不是“官方答案”,更像是从一场关于特斯拉、马斯克和 AI 的对谈里,自然流露出的个人生存建议。

结语

我们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左边是技术带来的物质极大丰富,右边是意义缺失导致的虚无主义深渊。特斯拉和马斯克正在疯狂加速将我们推向左边,但如何避免掉入右边的深渊,或许不仅需要马斯克的火箭,更需要每一个普通人重新思考:在这个即将被代码和算法接管的世界里,我们生而为人的独特价值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