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GO TALK / AI 时代的人生算法 - EP30

B站播放链接【AI 时代的人生算法 / INDIGO TALK EP30】
本期 Indigo Talk 与《人生算法》作者、公众号“孤独大脑”主理人老喻深度对谈。从短视频对阅读的冲击,到AI 时代的决策智慧与生存法则,我们试图探寻,当机器接管“答案”,人类应如何找到自己不可替代的“内核”,并设计一套属于未来的、真正有效的人生算法。
这不仅是一场对话,更是一次关于个体如何在智能时代自处和升华的思维演练。
小宇宙播客 - Indigo Talk - EP30
嘉宾
老喻(孤独大脑 主理人)
Indigo(数字镜像博主)
时间线
- 00:56 老喻和孤独大脑的介绍
- 04:22 短视频与阅读习惯的改变
- 07:18 AI 的进步让写作还有意义么?
- 12:01 AI 是思考的助手(A面与B面)
- 16:19 Indigo 对使用 AI 创作的经验分享
- 21:01 决策和对教育系统的反思
- 28:54 有限资源下的决策智慧
- 32:40 选择的反馈和认知闭环
- 36:12 自动驾驶与主动控制的决策模式
- 42:43 演化算法与个体的变异性
- 47:28 涌现思维与复杂决策
- 57:48 人生算法的简化(内核的探索)
- 1:03:55 执着的力量(值得守护的变异)
- 1:07:12 AGI 时代的人生算法
- 1:13:23 投资与对 AGI 时代人生目的的思考

对谈详细摘要
00:56 老喻和孤独大脑的介绍
老喻是知名公众号“孤独大脑”的主理人 。他出生于湖北,大学毕业后投身房地产行业并有所建树。同时,他还创办了一家科技公司,从事行业互联网化的工作,并成功在 2008 年将其出售给一家上市公司。老喻在 20 多岁时便立下 35 岁退休的目标,并在实现后移居温哥华。由于在温哥华感到无聊,他于 2013 年左右创建了公众号“孤独大脑”。该公众号初期风格“反流行”,内容边缘化,导致长达四年时间订阅者仅有 3000 余人。2017年1月,经罗振宇的“得到”发掘和推广,“孤独大脑”迅速走红,订阅者从 3500 人增长至近 100 万人。老喻将这份意外的成功视作“人生的礼物”,但也坦言礼物背后可能隐藏着陷阱。
04:22 短视频与阅读习惯的改变
对话中提到,如今公众号的活跃度不如视频号,大众的阅读习惯正在减少。老喻引用一项研究指出,思考和动脑是令人不适的状态,而躺着刷短视频则最为舒适。因此,只有极少数人能从主动思考中获得乐趣。主持人 Indigo 对此表示认同,并分享了自己对抗这种趋势的方法:他会有计划地做事,即使在退休状态下也会通过分享来促使自己学习和思考。他认为,分享能将碎片化的时间填充起来,形成正向反馈循环,类似于 AI 训练中的奖励机制,及时的回馈能增强学习效果。
07:18 AI 的进步让写作还有意义么?
老喻坦言,AI 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 ChatGPT Pro(o3) 为代表的深度思考能力的出现,让他开始质疑自己写作的意义。他认为,当 AI 在系统性、跨专业和深度上都远超 99.9% 的人类时,传统的文字创作(他认为其中大部分是“废话”)是否还具有价值,成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这种冲击并非关于 AI “好用不好用”,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他创作的动机。主持人 Indigo 也表达了类似的困惑,他正在写一本关于“与 AI 共生”的书,但有时会怀疑自己为何要写书,因为读者可以直接询问 AI。但他认为,人依然需要留下代表自己体验、想法和理解的东西,这是一种独特的、带有个人偏执视角的表达,而 AI 因为视角过多反而等于没有视角。
12:01 AI 是思考的助手(A面与B面)
老喻将AI的应用分为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他形象地比喻为“红玫瑰”与“白玫瑰”。
- A面(红玫瑰):思考的助手。 这是AI激发灵感、充满激情的一面。老喻在使用 AI 时,并非让其代笔,而是将其当作一个思考团队。他会同时使用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多个人工智能,将同一个主题抛给它们,进行多轮的“头脑风暴”。他特别看重AI的跨学科能力,认为这是人类难以企及的优势。通过这种方式,他筛选出那些能让他“心里咯噔一下”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深化。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自身的品味(taste)至关重要,如同乔布斯虽非技术专家,却有顶级的技术品味。
- B面(白玫瑰):体力活的助手。 这是 AI 处理基础性、组织性工作的一面,如同能将家务打理得妥妥帖帖的伴侣。当一个想法在思考层面已经完成后,需要将其转化为文章或表达给大众时,AI 能高效地完成这些向下兼容的“体力活”,把基本的组织工作做得非常出色。
16:19 Indigo 对使用 AI 创作的经验分享
Indigo 分享了他的 AI 使用流程,这与老喻的经验有相似之处。他主要将 AI 用于两类创作:
- 短内容创作: Indigo 每天会分享所见所闻,AI 在此过程中主要扮演“总结”的角色,能快速提炼冗长内容(如播客)的要点。但他强调,人类的“触动点”是 AI 无法替代的,因此他会在 AI 总结的基础上,找到自己被打动的观点进行再创作。
- 系统性创作(写书): 在写书的过程中,他形成了一套组合使用不同AI模型的方法论。他将 Gemini用作信息处理的“牛马”;将带有搜索功能的 O3 模型作为“导师”进行提问和解释,因其回答简洁高效且无废话;将 Claude 4 视为“灵感捕手”,利用其强大的创造力来重组思路和产生意想不到的“金句”。最终,他会从 AI 生成的多个惊喜中挑选出最符合自己想法的一个,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沉淀,完成与 AI 的“共生”创作。
21:01 决策和对教育系统的反思
两位对话者一致认为,现代教育体系,特别是华语圈的教育,并未教会人们如何做决策。传统教育侧重于在“已知条件充分”的情况下寻找“标准答案”,这本质上是基于清晰因果推理的“简单问题”。然而,现实世界中的重要决策,如投资或职业选择,大多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环境中进行的“复杂问题”,其原因与结果往往不对称、非线性。这种决策的本质恰恰与传统教育的内容相悖。老喻进一步指出,我们生活中所学的大多是基于因果推理,但在现实中,这种思维方式的帮助并不大,因为真正的选择和决策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28:54 有限资源下的决策智慧
老喻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决策是在资源有限(包括时间、精力、金钱等)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因此,决策的本质是在有限前提下,为实现未来目标而寻求一个“相对满意”而非“绝对最优”的解,并将有限资源沿着时间轴进行分配。之所以要沿时间轴分配,是因为我们始终处于信息模糊的状态,无法一次性“all in”,必须像投资一样分步下注,并通过反馈不断更新对概率的判断。他还以自己移居温哥华为例,说明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生停机”的决策,即在某个节点感到“满足了”而选择停止。
32:40 选择的反馈和认知闭环
这一部分深入探讨了决策的后续过程。老喻强调,做出选择后,我们面对的并非一个确定的结果,而是将命运“抛出去”,接受环境的“再选择”。一个正确的决策(基于概率优势)只能提高获得好结果的可能性,但无法保证其必然发生。这个过程构成了“认知闭环”或“认知飞轮”:我们做出选择(行),环境给予反馈(结果和新信息),我们根据这些反馈更新自己的认知(知),从而指导下一次决策。这个闭环,即“知行合一的飞轮”,是个人成长的关键,其核心在于从反馈中学习和迭代。
36:12 自动驾驶与主动控制的决策模式
老喻将人的决策模式比作“自动驾驶”和“主动控制”。
- 自动驾驶: 指的是基于系统、习惯和原则进行的自动化决策。他认为,一个能过上“美好生活”的人,其生活中 80% 到 90% 的部分应由精心塑造的“自动驾驶系统”来控制,比如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等。价值投资者通常是无聊的,因为他们依赖于一个强大的自动化系统。
- 主动控制(手动挡): 指的是那些需要动脑筋、灵光乍现、充满探索和任性的决策。以埃隆·马斯克为例,他的人生充满了“手动挡”操作,不断给自己制造麻烦。但他之所以能如此“任性”,是因为他建立了一个极其强大的“自动驾驶基本盘” —— 一个由拥有极强自驱力的优秀人才组成的团队。他甚至会亲自面试前 1000 名员工,包括餐厅服务员,以确保这个基本盘的稳固。
对于 AI 的应用,老喻认为,只有像马斯克这样拥有强大“手动挡”探索能力的人,才能最大化AI自动化(自动驾驶)的价值。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自身没有主动探索的方向,纯粹的自动化将毫无意义,甚至可能导致个人价值被完全替代。
42:43 演化算法与个体的变异性
对话从彼得·蒂尔的经典面试问题“在哪些大家都赞成的观点上,你有不一样的见解?”引入,探讨了“与众不同”的重要性。老喻将其与生物学的“演化算法”联系起来,该算法包含三个步骤:变异、选择和复制。他认为,在 AI 时代,人类的核心价值越来越体现在“变异”这一环,即产生随机的、与众不同的、奇怪的想法和创造。而“选择”和“大规模复制”这两个环节,AI 可以极大地加速和赋能。因此,对于个体而言,保护和发展自己的“变异性”或“与众不同之处”,可能是未来人类仅有的价值之一。
47:28 涌现思维与复杂决策
“涌现”被定义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现象,通常用来描述那些暂时无法用简单因果关系解释的、在复杂系统中自发产生的全新属性或行为,例如大模型的智能。老喻将其视为生命中的“中大奖”,是赔率极高但胜率未知的事件。在个人决策层面,他建议采用一种双轨策略:一方面,要用“底线思维”做好保本,守住生活的下限;另一方面,要将一小部分资源(如 5% 或 1%)投入到那些具有“涌现”可能性的、赔率极大的探索性事务上。这种策略平衡了生存的确定性和成长的可能性。
57:48 人生算法的简化(内核的探索)
当被问及如何将“人生算法”压缩成三行代码时,老喻给出了一个核心公式的变体:E=mcn,其中 E 代表人生实现, m 代表个体的内核,而 cn 代表对内核的大规模、多次复制。这套算法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两个步骤:
- 找到内核(m): 这需要发现自己真正独特的、有优势、有价值,并且愿意为之长期投入而不知疲倦的核心所在。这是一个持续探寻“我是谁”的哲学过程,需要结合理性的判断(可为、有价值)和感性的热爱(乐在其中)。
- 大规模复制(cn): 找到内核后,需要想办法通过各种杠杆(技术、资本、组织等)对其进行有效、高效、大规模的复制,以创造价值。这本质上是一个复利和指数增长的过程。
1:03:55 执着的力量(值得守护的变异)
Indigo 结合自己的投资经验,对“内核”和“变异”给出了更具体的诠释。他认为,这种内核往往体现为一种基于价值观的“任性”或“执着”。他在投资或孵化项目时,倾向于寻找那些有理想、有执念的创始人。他以孵化美ONE为例,指出创始人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执着”,这种看似不靠谱的内核,却能帮助其渡过难关,最终在小概率事件中胜出。这种“值得守护的变异”一旦遇到合适的宏观环境变化,其价值便会凸显。届时,就应该果断地利用 AI 和资本等杠杆,将其价值迅速放大。
1:07:12 AGI 时代的人生算法
面对即将到来的 AGI 时代,老喻的看法偏向审慎和悲观。他认为 AGI 将对现有社会结构和个人价值带来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冲击。
- 生存层面: AGI 会“消灭中间商”,导致财富向头部极度集中,对大多数白领岗位造成“血洗”。他明确表示,不相信 AGI 会带来人人躺平的“共同富裕”,因为“AI的老板不同意”。因此,个体的首要任务是做好“防守”,例如,通过投资(持有头部公司的股票、比特币或稀缺资源)来参与到这个掠夺性的增长中。
- 价值层面: 在这个时代,机会可能呈现两极化:要么是巨型平台公司,要么是独一无二的“一人企业”。个体的与众不同之处(变异性)将成为稀缺价值。同时,这也可能推动人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如哲学、艺术甚至宗教层面的思考。
1:13:23 投资与对 AGI 时代人生目的的思考
Indigo 对 AGI 时代的看法相对乐观一些。他认同社会将经历剧烈动荡(“血洗白领”),甚至可能伴随国家解体等巨变,但相信人类作为适应力极强的物种,终将度过难关,迎来 ASI(超级智能)时代的光明未来。
对于人生算法的设计,他提出了两点:
- 投资目标: 面对科技巨头的破坏力,明智的决策是“请收下我的钱”,即投资于能够被无限复制的“比特”和基于比特的“智能”。
- 人生目标: 当许多工作被自动化后,人们将有更多时间去寻找和创造个人意义。届时,社会可能会涌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意和需求,人类将重新定义“闲暇”与“工作”。他认为,在当下,自己能做的就是扮演好“领航员”的角色,通过科普和建立社群,与大家共同迎接奇点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