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min read

重构 INDIGO 的数字镜像 / 新内容创作方式的体验与实践

就在社交媒体对消息流分发的控制在去年被推向了社会舆论的顶峰之后,那些可以通过付费订阅来精选的,还有通过专业媒体和博主来过滤的,可以通过邮件列表来投递的内容,正在对信息品质有需求的人群中慢慢流行开来。从单纯的博客模式跳离出来,希望“INDIGO 的数字镜像”能够成为连接有趣的思想和人的纽带
重构 INDIGO 的数字镜像 / 新内容创作方式的体验与实践

I. 体验

从 2021年元旦开始,重启独立博客和微信公众号刚好七十三天!这期间一共完成了三篇万字长文,还和朋友做了一档播客“西岸偏北”,录了八期音频,这次从文字到语音创作一网打尽,全部深度体验了一把。

为什么要做播客?

原本只打算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记录投资、科技和对这个世界不算太业余的思考,结果发现经常灵感枯竭。于是约了两位北美西岸的朋友一起来用 ZOOM 线上对谈,脑力激荡,发现对于激发写作思路特别有效,还能全程录音制作播客。于是我们的“西岸偏北”播客之旅就这样踏上了征程。现在就很能理解为什么北美的博客和媒体都在做 Podcast,例如我最爱听的 Protocal,他们已经是 Podcast 优先的创作模式了。

也许一款高品质的对谈式播客,就是优质博文的灵感源泉!

Clubhouse 的启发

正当我们为录制什么内容发愁的时候,Clubhouse 在华语圈的快速流行,给我们的播客提供了可以持续产生内容强力平台。在持续观察 Clubhouse 的一个多月里,看到了这款产品在中文用户圈里用法的演化,虽然从流行不到十多天就被墙,给新进用户增加了无比高的门槛,但剩下活跃的基本都是北美为主的海外华语圈用户,其实会让“西岸偏北”的节目更容易制作。语音房从随意的闲聊逐渐过渡到了 Club 下的主题对谈,整体的用法在快速向有时间和主题计划的线上研讨会的方向发展。

“西岸偏北”累计用 Clubhouse 录制了四期节目,上半场邀请特定嘉宾来参与对谈,同时录制,下半场开放所有的听众根据主题自由提问发言。在主题和嘉宾对谈内容的引导下,下半场的发言就会出现很多行业内的高手也会非常精彩。但考虑到隐私问题,下半场只做了有趣观点的文字记录,没有录音,我们将这些文字内容会和上半场的语音一同组合做出完整的 Podcast,输出给没能现场参与的听众,或许这就是 Live Podcast 很原始的一种制作方法。

相信参与到语音内容赛道的公司会越来越多!因为创作的低成本和脑力激荡带来的发散性思考方式,也许会成为未来超过视频和文字创作,成为最主流的内容创作形式之一。

Newsletter 的复古流行

回顾一下过去一年多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最多渠道:

朋友直接推荐 > Newsletter(免费和付费的邮件列表)> Twitter > Youtube > Wechat (正在看和朋友圈) & Weibo

就在社交媒体对消息流分发的控制在去年被推向了社会舆论的顶峰之后,那些可以通过付费订阅来精选的,还有通过专业媒体和博主来过滤的,可以通过邮件列表来投递的内容,正在对信息品质有需求的人群中慢慢流行开来。比如在这领域里面排名第一 Substack 的火爆,还有 Twitter 在今年一月宣布收购的 Revue,都是 Newsletter 领域复古新流行的代表。

为了跟上复古新潮流,特意用 Revue 做了一份“INDIGO 的每周文摘”,我会把每周看过的有价值的文章,汇总成一份 Weekly Newsletter 分享给大家,欢迎订阅。电邮这种古典互联网的去中心化投递模式,可能会再次成为未来新消息分发的形式之一!

New digital media products are focusing on low-volume, high-attention relationships rather than high-volume, low-attention feeds.
Will Oremus - OneZero

II. 进化

在“建立有效的信息获取系统”那一期播客中分享过关于信息获取方法的一些个人经验。大约在十几年前的博客时代,我们看到的高品质信息大都由博主直接推荐,可以用 Google Reader 去直接订阅 RSS,现在是算法推荐,每天被消息流所“喂食”(社交困境),但现在感觉情况又有所回归,Podcast、Newsletter 还有 Substack 这种付费订阅精选的方式正在打破算法投递的垄断。有一点需要牢记,信息源会很大程度影响你的思考方式,请谨慎筛选信息源和使用高效的阅读工具!

我自己的每日信息获取,会有三种模式:

  1. 随机漫步模式:随机无差别的阅读任何觉得有趣的信息,收藏可能会用得到的内容;
  2. 聚焦探索模式:明确了 1 - 3 个近期会谈论和创作的主题后,聚焦的筛选阅读信息,自动忽略掉那些无关的,提高大脑的感知敏锐度,用打标签的方式收藏内容;
  3. 精准创作模式:在进行了头脑风暴的对谈后,把确定要深度加工创作的主题,进行收藏内容的在检索,在记事本中把所有的资源组合成创作大纲;

在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文字内容创作实践之后,把上一节的三个体验制作成了一份“INDIGO 的创作流程图”。

配图01:INDIGO 的创作流程图

每个环节使用的工具

在随机漫步和聚焦探索模式下,Pocket 是最常用的网址和文章收藏工具,方便离线缓存和内部检索,即使原文被和谐了,Pocket 也能缓存历史版本。对于有些禁止 Pocket 抓取的网站,就直接使用浏览器提供的 Read It Later 功能,或者是网站自己的收藏功能,例如 Medium 的文章就只能站内收藏。

在精准创作模式下,Apple Note 和 Google Docs 就是两个最重要的内容剪辑和整理工具了,搭建创作大纲和把需要用到的网址以及内容片段,全部汇总到 Notes 里面,再用 Google Docs 完成最后的创作撰写。

以上的信息获取模式,创作流程,不仅适用于博文创作,大家的研究,报告还有各种需要大量资料参考的演示文稿,全部适用!

III. 解构

从单纯的博客模式跳离出来,希望“INDIGO 的数字镜像”能够成为连接有趣的思想和人的纽带。

配图02:INDIGO 的数字镜像架构图

原创专栏

  • 围绕科技、投资和深度思考这三大主题;
  • 每月至少发布一篇八千字以上的原创文章;
  • 文章的主题主要来自“每周文摘”和播客节目的语音对谈,一篇思路严谨,逻辑清晰和引用丰富的长文,将会是对近期思考的最佳总结!
  • 大家关注这个公众号,或者 indigo 的 weibotwitter 都能接收到更新;

每周文摘

  • 每周一会发布上周阅读并收藏的有价值的文章;
  • 通常一周会围绕一个主题,但也可能是多个主题;
  • 搜藏的文章可能大多数会是英文版本,我会附上中文的收藏理由和摘要,这些文章会是我以后做原创内容的引用来源;
  • 同时附上最新一期的“西岸偏北”播客和最近的一篇原创文章;
  • ”INDIGO 的每周文摘“ 请大家访问 digest.indigos.me 用邮件订阅;

西岸偏北

我和北美西岸朋友们的语音会客厅,这也是近期热门科技话题交流和创作脑暴的最佳方式。我们会不负责任的神聊点产品、投资、科技、社交网络和脑后插管 。。。希望这样的隔空讨论对你也能有点帮助;

西岸偏北这档语音节目分为 Podcast 版和 Live Club 版,其中 Podcast 大家可以在 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 还有 小宇宙 上订阅;为了更加突出“西岸”的特色,我们在北美华人工程师和产品经理非常多的 Clubhouse 上有一个名为“西岸偏北“的 Club,欢迎大家 follow,北美西岸时间每周六晚上,会进行 Live Podast 的录制和在线神聊,各路朋友都能参加自由发言,这是一个连接新朋友的最佳时段!

美股风投

经过博主多年的实践证明,投资美股不光能有效的增值个人资产,还能扩宽视野,加强对人类科技最新应用形态的认知,还可以非常好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作为”INDIGO 的数字镜像“的福利栏目,我会在第一时间分享所持仓公司的最新动态,以及不定期的对他们自身和所在的行业进行分析,我们还能够因为共同拥有一家优秀的成长型科技公司的股票而成为朋友,建立”资本“的阶级的友谊!

由于持仓的公司在不同时期会有变化,大家可以关注”INDIGO 的数字镜像“,回复”持仓“,可以收到 INDIGO 最新的持仓比例,回复”组合“,可以收到 INDIGO 的持仓行业组合图。

持仓公司的最新动态,近期考虑单独用一个 Newsletter 来发布,准备好了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大家可以通过回复邮件的方式,直接和我交流。

IV. 博主

INDIGO 是谁?

博主本人作为 37Signal 的粉丝,早在 2005 年就用自己的第一个同名博客”INDIGO 的数字镜像“,连载了 Getting Real 的读书笔记,之后就加入了博文创作者的大潮。但在 2009 年因为开始做新浪微博 而终止了这个优良的习惯,期间多次想提笔重写,但又因为 2016 年开始做了一个小型早期基金“引力创投”再次放弃回归博客。由于过去五年有过各种天使投资(AirWallex)、种子项目孵化(Artand美ONE & 有一居)、还有在美股上的折腾和经验,2020 年的疫情让自己在温哥华这边静下心来思考,应该把个人的经验和认知对外再次输出。感觉个人博客,才是和大家建立思想连接的最强武器,文字能够好的记录经验,反思错误和传播思想。于是在 2021 年元旦,INDIGO 的数字镜像就这样回归了!

如何取得联系?

博主喜欢结交各个行业有趣的朋友,大家不用有太多顾虑,添加联系方式之前请简单介绍和说明来意就行。INDIGO 是博主的网名,用了快二十年,正式英文名是 JEDI LU,因为从小就是星战迷,所以取了这样个很少见的名字。当然在添加我的即时通讯方式之前,可以现在社交网络上多做一些了解。

最常用的即时联系方式有三种:WeChat / Twitter / Telegram 搜索 indigo11 即可

如果没有自我介绍,我会直接拒绝!在这个去中心化成为潮流的时代,我们可以保留一份用邮件保持联系的朴素纯真,欢迎大家订阅我的 Newsletter “INDIGO 的每周文摘”,这样你就可以和我保持邮件连接了!